如果

如果 1968

7.09

  拍摄于巴黎学生运动爆发的1968年,是学生反叛时代的开拓性作品之一。角色坦率直接的心理和情感流露是一个关于个体是否必须遵从或者反抗等级社会强加其上的专制权威的寓言。本片中的学校就是寓言中权威的缩影,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国11至18岁男生寄读学校。Malcolm McDowell初试啼声,扮演一位后来成为学生反叛活动领导者的低年纪学生Mick。这些学生反抗允许高年级学生来管理和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制度--用体罚来惩罚那些违反学校神秘而专制规定的学生。Mick由于“态度恶劣”受到体罚,场面十分揪心,彻底打碎他对所能承受暴力的天真想法。

1968

爵士年代

爵士年代 1981

7.01

影片以纽约市的四个中产白人家庭在本世纪之初的大时代转变中发生的故事,反映美国历史上那个多采多姿的爵士年代。剧情主线改编自新闻事件,描述疯狂的百万富翁哈瑞索在他那风尘女郎出身的妻子伊芙琳的怂恿下杀死著名建筑师史丹福韦特的丑闻案。

1981

庆典

庆典 1978

6.00

<庆典>是英国第一部朋克电影,灵感来源于一个打扮惹火的女郎对一个男同性恋的刺激.而电影本身俨然就是一场英国梦的破碎,对于<庆典>来说,它不记录历史,它创造历史,它看到了毁灭,如同影片当中咆哮的音乐,振聋发聩.这里没有艺术,也没有未来,影片致始致都终弥漫着一种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情绪:朋克青年们在街道上闲逛,歇斯底里,杀死那些愚蠢到胆敢单独外出的行人,然后把尸体扔进干涸的泰晤士河,而警察却在一旁哈哈大笑.人们腐朽堕落,世界毫无指望,人们通过各种极端的方式发泄,而一切看上去却依然无济于事,只有原始,蛮荒.

1978

爱情与愤怒

爱情与愤怒 1969

5.30

看点: 拍摄于越战期间,通过5段不同的故事表达出五位导演对当时政局的看法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冷漠,楼下一桩抢劫杀人的案正在进行,楼上所有人都熟视无睹。街边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任何车停下来救人。直到在警察的帮助下一位司机出现,他理所当然地拒绝,但是迫于无奈只好就范,却于中途逃走,故事原来是这样的。   第二部分是一段行为艺术表演。临死的人进行死前最后的忏悔,很有意思,比现在的好多所谓行为艺术好看多了。   第三部分是帕索里尼的贡献:他的最爱演员Ninetto Davoli漫步在大街上,手握着一大扎纸花去见情人。一路走来充满阳光,这个世界的另一些地方却是另一中摸样。   第四部分是戈达尔的“爱”。有两种含义:政治层面的故事聚焦在古巴,有点自我批评的感觉。   第五部分,大学教室里正在上课,一群自称学生会的人闯了进来,声称要改革对文化的压迫,于是辩论展开。   ◎ 关于影片:   意大利/法国1969年五位大师(贝尔托鲁奇、帕索里尼、戈达尔、贝洛奇奥、卡罗里扎尼)联手合导的经典名作,荣获1969年柏林影展提名金熊奖。   导演们的信条,拒绝把电影当作是故事;至少在此说:并不是因为你看多了电影就懂得了“电影”;第七艺术就好比在欧几里德之前的数学;而且导演并没有表示说“新浪潮”就是欧几里德。

1969